近年來,巴中市巴州區江北街道以群眾訴求化解為抓手,不斷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實踐內涵,就近化解矛盾糾紛,確保問題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2022年江北街道被省評為《四川省安全社區》、被市評為《優秀法治“街道”》、狀元橋社區被市評為《優秀法治社區》、江北臺社區被省評為《省級“六無”平安社區》。
堅持“一核”引領,凝聚矛盾化解戰斗合力。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基層治理書記項目,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網絡,通過“支部+網絡、支部+紅色先鋒、支部+黨員、支部+志愿服務”方式,統籌力量就地就近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構建以小區黨支部為基點,推行“支部建在小區上”“紅色樓道長”,把支部建在網格內、商圈里、樓棟中,推動黨組織活動進樓入戶,及時靈通并處置各類矛盾糾紛,推動黨建對矛盾糾紛化解的全面引領。
建強“四個”平臺,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建強市民訴求快出中心,把紀工委請進中心定期坐班,建立“街道+村居(部門)+社組+網格”四級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形成“黨工委派單、紀工委督單、村居化單、網格結單”工作模式,充分發揮紀工委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監督督導作用;建強街道綜治中心,把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請進綜治中心,圍繞山林土地、房產、金融、贍養等矛盾糾紛,實行書記定期研判解決、掛包領導出征化解、部門下沉釋疑,真正做到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建強社區調解室,圍繞物業、房屋漏水、噪音擾民等問題,成立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網格員、轄區民警、專兼職調解員組成網格矛盾糾紛調解室、小區矛盾調解站兩級矛調機構,筑牢矛盾糾紛調解第一道防線。建強“智慧”平臺,在佛江社區試點把群眾訴求、矛盾糾紛化解植入網絡,通過矛盾糾紛網上收集、問題線下解決,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實現“一屏觀社區、一網管全域”社會治理格局。
建立“三項”機制,提升矛盾糾紛化解實效。首問負責。實行主要領導主動攬責,領導班子成員現場接訪、一包到底,所有交辦矛盾糾紛由村(居)、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單認領,親自研究、親自推動,防止層層推責,回到原點;公開放榜。圍繞民生民計、惠民惠農政策等開展公開放榜活動,到村(居)、社(組)通過收集群眾“問榜”問題、現場“答榜”、部門“核榜”方式,全過程監督訴求辦理,把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多方驗靶。每項限時辦結前,由承辦人點對點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落實“四方簽字”認可。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代表,全過程監督訴求化解情況。同時由紀工委跟蹤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