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lwhhn"><sup id="lwhhn"><nav id="lwhhn"></nav></sup></span>
    1. <legend id="lwhhn"></legend>
      <ol id="lwhhn"><output id="lwhhn"></output></ol>
    2. 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彭州市構建“三個一體化”依法治理新模式,助推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以丹景山鎮建設模式為視角
      來源:彭州市司法局 作者:付莉雅 發布時間:2021-09-28 11:32:41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近年來,彭州市緊抓四川省鄉鎮治理現代化試點契機,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通過優化設計、集成資源、創新機制等系列舉措創建了資源整合、優勢疊加、集成高效的丹景山基層法律服務供給標桿平臺,構建了“三個一體化”基層依法治理新模式,實現了即時法治服務和人民群眾多元法治需求的無縫對接,為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提出了“法治之解”。

      多平臺一體化建設,法治工程夯實鄉村根基

      (一)鋪設基層普法“前沿線”,譜寫全民守法“主旋律”

      構建以民為本的法治文化體系,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打造開放式普法教育基地,于丹景山鎮牡丹文化廣場興建民法典主題法治文化街區。街區以弘揚法治文化、傳播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識、培塑法治精神為主旨,通過主題雕塑、綠化造型、法治格言等形式進行宣傳展示,具有詮釋和演繹法治文化建設的理念和價值,讓轄區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提高了依法評判是非和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觀念,構建起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良序。

      (二)筑牢基層法治“樞紐端”,完善法律服務“供給鏈”

      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推進法治文化街區+社區法律之家+司法所一體化建設,法律服務平臺與丹景山一體化治理服務中心協同共建,將“一鍵式”智慧治理平臺、“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一鏈式”訴求響應機制納入法治化建設軌道。完善鎮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推動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提檔升級,村(社區)全覆蓋打造10個法律之家,實現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全域覆蓋。落實村(社區)法律顧問,聘請公共法律服務管家,提升網格員、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人員水平,促進法律服務專業化多元化。今年以來,共提供法律咨詢12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2件,化解矛盾糾紛895件,化解成功率達99.89%。

      (三)創新基層法治“終點站”,彰顯司法為民“正能量”

      在全國首創“社治+法治”的城鄉社區“家和促進”前端共治體系,打造“情緒舒緩室、回憶調解室、溫馨感恩室,對話式審判庭”的“三室一庭”家事審判柔性設施,推廣“巧姐”品牌調解工作室。秉持“全流程、遞進式、體系化”的家事審判改革新模式,形成家事自問、家事調查、家事調解等特色工作機制,選派優秀法官駐試點社區值班,進行現場法治輔導和咨詢,實現居民自治、法治保障、社會調節的良性互動和深度有機融合。今年以來,深入社區開展“牡丹講壇”專題法治講座5次,以案說法9次,審前化解矛盾糾紛2件。

      多途徑一體化普法,法治思維涵養鄉村和諧

      (一)狠抓基礎建設,筑牢法治保障 

      全面推行法律進村(社區)“六個一”工程,在每個村(社區)建立一支普法小分隊、制定一部村規民約、配備一名法律顧問、建設一個法治宣傳欄和圖書室,培養多名“法律明白人”,每戶發放一張法律服務聯系卡。選拔專職律師、“法律明白人”、“法律服務管家”等人才,組建專業普法團隊,法治宣傳志愿者、法治文藝演出隊和村(社區)法律顧問,深入開展“菜單式”普法,定期利用“法治大講堂”開展法律宣講和社情民意收集活動,構建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學法用法陣地,以法治文化涵養鄉風文明。

      (二)打造精品項目,推進普法宣傳多樣化

      以法律進村(社區)為抓手,大力實施法治惠民工程。在全鎮建立完善司法所、村(社區)法律之家、小區(院落)工作點和單元(樓棟)駐村顧問公示牌等“四級”便民服務載體,構建輻射全鎮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大力推廣“彭州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務”程序,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可得”。充分發揮駐村法律顧問力量,走村入戶全面開展“法律會診”活動,切實滿足基層群眾法律需求;深入企業大力開展“千所百處幫萬企”活動,為轄區企業提供“訂單式”法治體檢,幫助企業有效預防、化解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三)盤活優勢資源,點亮丹景山普法新名片

      圍繞旅游小鎮區域定位,堅持與地域文化融合,具象化服務,滲透式傳播。結合牡丹花會等重大節慶活動,創新推出“旅游+普法”品牌。充分挖掘優秀地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和法治元素,促進地域文化與法治文化深度融合,運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開展普法宣傳,如《未成年人保護法》法治書畫展覽、春節《民法典》燈謎競猜等活動,實現普法活動與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今年共計開展各類普法活動1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約2萬人次,發放普法資料1.8萬余份。

      全方位一體化保障,四治融合保障鄉村發展

      (一)以自治為基礎,構建創新高效的基層法治體系

      完善村(社區)“會前學法”制度,建立村(社區)每日、鎮黨委每周矛盾糾紛研判處置機制,創新建立法調“鄉賢”體系,健全發現解決問題隱患和受理辦理群眾訴求相結合的“雙向聯動”工作機制,從普通黨員、熱心群眾中推選能人建立共建、共治、共營“三共”委員會,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打造首批具有川西特色、貼近群眾的主題堂屋10個,突出社情民意收集、群眾協商議事、矛盾糾紛化解等功能,短期內解決道路破損、交通信號燈增設等問題60個,協同化解矛盾糾紛270余件,有效提升治理活力。今年以來,共開展“會前學法”60次,規范村規民約9件。

      (二)以德治為載體,培養德才兼備的基層法治隊伍

      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住“領導干部”少數關鍵,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采用崗前教育、集中學習、常態學習等多種方式,針對鎮、村(社區)干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扎實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重點培育了一批以村干部、五老鄉賢等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市律師行業黨委充分發揮對律師隊伍的教育引導管理功能,引導村(社區)法律顧問做好法律事務“指導員”、法律知識“宣傳員”、矛盾糾紛“化解員”。

      (三)以智治為手段,打造融合共治的基層法治模式

      開發社會治理智慧平臺,打通市鎮村三級數據壁壘,構建了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數據共享、高效響應的社會治理服務新格局。堅持一個平臺統調,集成20個部門網絡辦公系統,搭建鎮級“一體化”智慧治理平臺,匯集平安建設、應急預警、指揮調度、群眾訴求辦理等功能,對群眾反映的各類矛盾糾紛一體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分工負責、依法化解。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數字化應用,依托公共法律服務終端機和公共法律服務小程序,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全方位的法律服務網絡,群眾“指尖”暢享法律服務。

      (付莉雅)


      責任編輯:楊雪嬌

      最新資訊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法藝文化傳媒負責技術、維護和運營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m.hne-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_色多多导航_中国老太婆gramytrube_日本黄色小视频

      <span id="lwhhn"><sup id="lwhhn"><nav id="lwhhn"></nav></sup></span>
      1. <legend id="lwhhn"></legend>
        <ol id="lwhhn"><output id="lwhhn"></outpu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