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形影不離、相互貫通, “法治”可以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線串珠?!皟蓚€程序規定”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國家法律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安機關實踐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程序規定,融貫,社會主義 ,價值觀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之融入法治建設是我國長期以來政治決策和法律制度中的頂層設計,在《民法典》等法律的制定中就是成功的實踐?!豆矙C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是一部統一、全面規范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規定,是行政程序法治化在公安行政法中的具體體現?!豆矙C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是公安機關適用刑事訴訟法和有關法律辦理刑事案件的重要規章,也是公安機關刑事執法行為的重要操作指引?!豆矙C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兩個規定”),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中共中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及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司法部印發《關于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協調機制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為“兩個程序規定”立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因此“兩個程序規定”也是國家法律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安機關實踐的基本路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治意義
筆者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發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形影不離、相互貫通,認為“法治”可以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線串珠”之功能?!稇椃ā钒选皣页珜鐣髁x核心價值觀”寫入總綱,以“根本法”“總章程”“總依據”的法律權威,旗幟鮮明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法治體系、在全社會落地生根,提供了強大的憲法依據和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即國富民強,財富充裕,力量強大:法治既是富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富強的保障;沒有法治的富強是短暫、虛擬的,沒有法治保障也根本沒有富強的實現。
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民主的內容、載體,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對民主的破壞需要通過法律規定方式進行修復,民主的實現需要公民對法律的遵守、需要政府執政更加公開透明,更加公正和法治。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標志。在人類歷史長河,法治文明是文明的主要元素,同時對文明的倡導和維護,需要法治手段。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主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崇尚人際和諧的社會環境。在我國現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已經將和諧社會構建作為法律規定的內容,“和解”“調解”在執法實踐的運用,就是和諧社會的有益實踐活動。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自由與不自由是一個相對概念,自由的實現必須由法律制度來保障(通過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實現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自由);既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又保證公民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和自由,唯法治所不能。
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既包括政治平等、經濟平等、社會平等等不同層面,也包括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身份平等、資源平等等不同內容,而這些平等目標、價值的實質實現需要法律制度規范和法治手段。
公正就是社會公平和正義:公平正義本身就是法治的核心,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和實現的手段。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權利,是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就是愛自己的國家:《憲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同時,我國多部法律也作出與愛國相關的規定。
敬業是培養認真踏實、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我國的職業主要規范是法律制度,法治是敬業的剛性要求。
誠信是“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法律的要義在于契約精神,也就是“誠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出臺了《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無論從文件名稱還是內容,都將“營造誠信建設法治環境”作為核心內容設計。
友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睦: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對法律的實施有促進作用,還可以彌補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法律把道德的某些原則和要求加以確認,使之具有法的屬性?!胺ㄖ巍迸c“德治”的最終歸宿都在治國上,都是實現國家控制、促進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兩種手段,他們密切聯系、相互支持,共同推促著社會的進步。
法治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壓艙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大部分內容本身就是法治的具體內容“民主”“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誠信”,而整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發展都需要法治護航。
二、踐行中國警察訓詞的必然要求在“兩個程序規定” 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2020年8月26日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并致訓詞。訓詞中“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貫穿始終,“要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警察隊伍的實踐?!皟蓚€程序規定”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是時代背景下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國的法治建設提供了價值原則的指導。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旋律映射出法律發展的困境,即主流價值的缺失,該困境存在諸多背景。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內容的“十一個堅持”在邏輯上可以歸納為“根本政治方向”(第一個“堅持”到第三個“堅持”)、“基本總體目標”(第四個“堅持”到第九個“堅持”)和“重要保障力量”(第十、第十一個“堅持”)三個層次。而中國警察訓詞中“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集中體現了“十一個堅持”。
“對黨忠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含義,一是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領導,二是在具體執法中忠誠于黨。習近平法治思想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對執法民警而言對法律的忠誠是對黨忠誠的主要內容。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是黨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黨對公安工作絕對領導,是公安機關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和政治保障。公安部黨委在《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高水平建設法治公安》中提出的 “以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確保法治公安建設的正確方向”“ 把黨的絕對領導貫徹落實到法治公安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將黨的絕對領導作為全面推進法治公安建設的根本保證”“ 將捍衛黨的長期執政地位作為法治公安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在法治公安建設中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黨的領導的最好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用自我革命的實際行動忠誠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黨的領導,在法治公安建設中十分明顯。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為公安機關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戰略提供了綱領性文件。2019年5月,全國公安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公安機關深入開展執法規范化建設取得的成績,對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12月,公安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意見》,就進一步深化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出18項新的工作任務。2020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于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情況的報告,對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爸艺\”是當代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人民警察永葆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永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忠誠是人民警察最寶貴的品格,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和道德標準,是人民警察最高的價值取向和政治信仰,是警魂。忠誠是人民警察意識的精髓,是人民警察特有的身份、使命、責任所決定的,是每位人民警察應該達到的崇高境界?!皟蓚€程序規定”立法時對黨忠誠,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活動中重點把握以下問題:一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二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自覺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利益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堅持黨的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三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加強各級公安機關黨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執法活動中得到貫徹落實。四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嚴格遵守黨章,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和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
“服務人民”。 習近平法治思想第二個“堅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人民公安來自人民,人民公安為人民,必須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守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為民”是“人民警察”根本宗旨。人民警察要時刻牢記并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我國公安機關的根本性質決定,人民警察必須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取向,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第一標準,以人民期盼為念、為人民利益而戰。這既是人民警察的立警之本,也是公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法治思想體系中,將以人民為中心置于核心地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所確立的四個“堅持”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將“以人民為中心”放在四個“堅持”第一位,凸顯其地位重要。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在“主要原則”中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建設中,冠以“人民”的法律并不多見,而“人民警察法”顯得十分耀眼。在《人民警察法》的法律文本中,直接使用“人民”多達100余處?!耙匀嗣駷橹行摹背鲎渣h的十九大報告,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度嗣窬旆ā返谌龡l:“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實,該法條非常明確回答了:人民警察依靠誰、團結誰、為了誰?!皩嵤┖妹穹ǖ涫菆猿忠匀嗣駷橹行?、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在執法活動中,應當始終堅持《人民警察法》第三條“依靠”“聯系”“傾聽”“監督”“保護”“服務”等關鍵詞。服務人民,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活動中重點把握以下問題:一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宗旨,以公正實施法律為首要標準,妥善處理好涉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二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堅持嚴格、公正、規范、理性、平和、文明執法,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保障人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正確處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在執法和管理過程中牢固樹立“服務為先”理念,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把服務群眾貫穿于執法的全過程。四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清正廉潔,排除私利,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執法公正”。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執法、司法人員提出:明確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公安機關所執行的行政、刑事法律中,都將“公平”“公正”作為基本要求。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處于執法工作第一線,面對面與違法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打交道,能不能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黨和政府法治形象?!肮笔侨嗣窬斓膱谭ㄗ罡咦非?,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人民警察在執法活動中應當做到公開公正、合法合理,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切實維護和保障社會的公道正直,時刻體現和追求公平正義,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公安機關是公平正義的守護神,是除暴安良、懲奸除惡的正義之師。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是警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人民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題。習近平在訓詞中指出“要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教育培訓,嚴格監督管理,規范權力運行,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中國警察訓詞的“公平正義”從四個方面予以明確:公平正義總要求(堅持維護),實現公平正義路徑(教育培訓、監督管理、權力運行),公平正義價值(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公平正義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始終貫穿公平正義。公平正義,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活動中重點把握以下問題:一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執法對象,平等地保護每一個利益主體,做到不歧視、不偏袒。二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全面推行執法公開,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以程序公正保障實體公正。三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貫徹執法結果符合法律規定,遵循法律原則,體現法律精神,不偏不倚,辦事公道,實現權利義務在當事人之間的公平合理分配。四是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努力追求公正與效率的最佳結合,在確保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執法效率,及時高效地打擊違法犯罪、化解矛盾糾紛。
“紀律嚴明”。 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出 :“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吨袊擦浴罚骸爸袊?,寧愿清貧,永不貪贓”“以我廉潔,守護正義”“從警一日,清廉終生”。在未來的法治建設中,構建權責清晰的執法司法責任體系,健全政治督察、綜治督導、執法監督、紀律作風督查巡查等制度機制。紀律嚴明:一是平衡理論。公安機關紀律就是對一個公安機關的所有人員進行統一的規范,以保證大家的心理平衡。如果有人守紀律有人不守紀律,而不守紀律的人又沒有被處罰,那么守紀律的人就會不平衡,不守紀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二是“破窗”理論。如果窗戶上的玻璃破了,又沒有得到及時修補,就會有人受到暗示性縱容,砸更多的窗戶。房子被砸的根源何在?在于破窗戶沒有及時修補。公安機關是一支紀律部隊,這是由公安工作性質和內容所決定?!傲疂崱笔侨嗣窬炻男猩袷ナ姑牡赖禄A和思想防線。人民警察堅定理想和信念,時時處處牢固樹立反腐倡廉思想,“常修為警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已之心”,正確認識和使用警察權,在執法工作中做到不越線、不越位、不越權,廉潔自律,防腐拒賄,不徇私情,不謀私利,從警一日,清廉終生。
訓詞中“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已經被納入《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入警誓詞》,這些內容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警察隊伍的具體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對警察隊伍的集中體現。作為公安機關執行行政、刑事法律程序性規定的“兩個程序規定”,必須把訓詞的實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的依據和指引民警執法的藍本。
三、“兩個程序規定” 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思路
我國的立法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取得實質性效果,為“兩個程序規定” 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成功經驗。除前述我國《憲法》直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內容外,很多法律已經在立法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吨伟补芾硖幜P法》第六條首次將“和諧”納入立法內容。2018年《英雄烈士保護法》在第1條即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作為立法宗旨條款;其第26條、28條涉及英雄烈士保護的行政處罰,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缎姓幜P法》草案擬定、征求意見、審議表決過程既是遵循《立法法》關于法律修改的程序規定,亦是踐行“民主”“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缎姓幜P法》在第42條第2款新增“執法人員應當文明執法,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愛國在新《行政處罰法》反映于對我國法律中獨特內容的強調,如第33條第3款新增的“教育措施”很明顯地帶有我國傳統文化中“德主刑輔、為政以德”的柔性色彩,準確把握了執法“溫度”?!斗捶至褔曳ā吠ㄆw現愛國主義?!段奈锉Wo法》第1條規定“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秶澜逃ā返?條規定:“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薄秶野踩ā返?條規定的“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可以視為對“富強”價值的強調?!毒W絡安全法》第6條規定的“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鑒我國立法經驗和公安執法實踐,在“兩個程序規定”中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作如下嘗試:
(一)“兩個程序規定” 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思想
《規劃》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價值引領,堅持立法為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統籌推進?!兑巹潯访鞔_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一是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等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二是堅持和鞏固人民主體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三是發揮先進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四是著眼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五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立嚴格嚴密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六是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兑庖姟分赋觯褐贫ú块T規章、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其他各類規范性文件和黨內法規、社會規范等,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有關部門在備案審查工作中,按照工作職責對有關立法項目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審查,使法規、規章、司法解釋更好體現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
《規劃》《意見》的這些要求,就是“兩個程序規定”立法的指導思想。
(二)在“兩個程序規定”總則中,直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目的
在所有的法律制度中,一般將總體要求在開篇予以明確。如將現行《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案件中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將現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條修改為“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貫徹實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證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正確履行職權,規范辦案程序,確保辦案質量,提高辦案效率,制定本規定”。
(三)將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序良俗”貫穿 “兩個程序規定”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不能直接用文字表述在法律制度比較被立法忽視。如何在公安機關通過友善、誠信、文明、和諧等行為標準的倡導反映公安執法的價值取向,需要作為立法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1、“友善”的納入。友善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民在緊急情況下對他人實施救助,是《憲法》中所提倡的。法律的價值還包括公平、正義、自由、效率、秩序等等。如2020年12月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為救嬰兒連闖三紅燈事件為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通過認定事實取消了吊銷駕照和罰款的處罰,不予處罰的依據在于,行政相對人目的在于及時救治乘客而非違反交通秩序,行政處罰通過考察主觀過錯對友善互助等核心價值觀加以強調。執法實踐有很多成功經驗,需要在立法中加以提煉。注意兩個方面問題:一是需要“在兩個程序規定”明確規定,不能讓執法民警個人判斷,確保執法有據。二是壓縮民警執法隨意性空間,認定屬于友善行為必須要有證據證明。三是規范對友善行為處理,如前述的案例中,媒體宣傳的是“免予處罰”。但是,從法律角度看是“不予處罰”還是表述為其他方式,值得研究和規范。又如對“正當防衛”的認定、運用直接在“在兩個程序規定”進行規范。
2、細化“和諧”。 從頂層設計看,在公安機關辦案平臺、機制建設、人員確定、保障落實上,都是一片盲區。偵查環節刑事和解、治安調解,“和”(調)什么,怎么“和”(調),“和”(調)到什么程度,“和”(調)后處置等具體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并作出規定。 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不能簡單的認為“處罰”、“刑罰”了事。在“兩個程序規定”中,都已經涉及到“刑事和解”和“治安調解”。在現行的《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沒有將《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和諧”用語直接作為立法內容。因此,在“兩個程序規定”中完全可以將“刑事和解”和“治安調解”進一步細化,可以直接將人民調解組織的介入作為立法內容。明確人民調解在偵查環節刑事和解、治安調解、交通事故調解中的作用、任務、責任。發揮人民調解組織與群眾“零距離”、社會資源豐富、成本低、快捷的優勢,就民事部分進行和解或調解。
3、“誠信”需明確。誠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證”,人人都應信而有征,講誠實、重諾言、守信用,說話算數,童叟無欺?!睹穹ǖ洹返谄邨l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在公安的行政、刑事執法中,接處警執法活動中《民法典》是執法的主要依據,而該法中的誠信原則是法律明確規定的;《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刑法》等法律都涉及到行政許可,而行政許可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誠信。在“兩個程序規定”中,目前立法還是空白,需要深入研究后納入。在公安執法中,除法律規定的誠信制度需要堅持外,公安機關在詢問、訊問的告知的事項也應當兌現。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八條規定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其實質就是落實誠信原則。另外,法律規定的處罰、懲罰制度以及情節的認定,都必須兌現。
4、“文明”貫徹始終。文明執法、傳播法治文明,可以在“兩個程序規定”中進一步規范?!度嗣窬旆ā返诙畻l規定“人民警察必須做到:(一)秉公執法,辦事公道;(二)模范遵守社會公德;(三)禮貌待人,文明執勤;(四)尊重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從該法條內容看,這些都是對人民警察執法中“文明”的要求,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將中國警察訓詞納入“兩個程序規定”
1、提高政治站位,明確“兩個程序規定”方向。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法治公安是中國警察訓詞的實踐活動,“兩個程序規定” 就是行動方案和路線圖?!吨袊煊栐~》《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已經屬于國家層面,屬于黨的意志的體現,公安機關及其民警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必須絕對服從、主動作為。從現行的“兩個程序規定”看,尚需強化這方面的內容。
2、完善執法制度體系、明確執法活動標準,減少“不公正”。同案不同罰,人為制造“不公平”是執法中確實存在的現象。完備有效、標準統一的執法制度體系,是加強新時代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這是“兩個程序規定”的重要任務。完善操作指引,緊密結合執法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制定完善簡便、實用、可操作的執法標準、執法細則和實戰指引,為基層一線民警執法提供精確指導,做到依法履職有根據。目前的“兩個程序規定”主要是對法律的一些翻版,缺乏指引功能。
3、加強執法監督管理,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021年5月,公安部印發了《深入推進公安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構建公安執法權力運行全流程全要素管理體系做了全面規定,為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切入點和有力抓手?!皟蓚€程序規定”要緊貼執法管理,不能僅僅就辦案而辦案。執法管理是公安機關對民警執法活動的監督、管理,是規范、公正執法的基礎,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加強對關鍵環節的審核把關,最大限度減少執法瑕疵和執法問題,有效防止案件帶“病”出口、帶“病”移訴。貫徹“有錯必糾”原則,加強對敗訴案件、無罪案件的剖析,針對“兩個程序規定”暴露出的問題,研究落實整改措施,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4、堅守執法良知,將警察職業道德作為立法內容。習近平同志指出:許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專業知識,憑良知就能明斷是非,但一些案件的處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各行各業都要有自己的職業良知,心中一點職業良知都沒有,甚至連做人的良知都沒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民警將執法為民的理念銘記于心、外化于行,學會換位思考,尊重民眾道德情感,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公安執法的生命線,這個生命線既是“緊箍咒”,也是“高壓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兩個程序規定”存在相當的契合度與一致性。在 “兩個程序規定”融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前學界和實務屆都是一個鮮活的話題,需要深入研究和大膽實踐。
(作者:謝平 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 王可 綿陽市公安局法制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