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已逾五千年,歷史文化悠久深邃,先秦文化諸子百家,儒法道墨謀治天下,秦奉法而強,漢尊儒而盛。王朝更替,皆因民心向背、審時度勢之能,合民心順時勢者生,反之者衰。當今天下遇百年未有之變局,國內外形勢嚴峻,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堅定信念,審時勢順民心合國情,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運動不斷,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戊戌維新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以及君主立憲主張等陸續在我國歷史舞臺上出現,卻無一成功之例,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民主富強,脫貧奔康,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皻v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我黨坐著一葉扁舟從嘉興南湖出發,如今已是大國航母,從50人建黨到9500萬余人治國,風華正茂、朝氣蓬勃,我們要繼往開來,牢牢將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好、走實、走寬。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動搖,全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縱觀古今,秦變法立中華法系之根基,至唐最盛,清末而衰,歷史證明法律是治世之利器,奉法是長治之良策。我國自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以來,不斷深化依法治國理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法治中國”理論,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理論”,進一步升華了法治理論,也給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提出新要求,我們要著力提升法治意識,筑牢法治思維,將法治貫穿于推進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的始終,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堅持做到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全力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從而促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以法治提升基層自治組織、基層政府治理能力,從而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以人為本不動搖,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歷史證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牢記“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的告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有效接續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中,要憂民之憂、急民之急、解民之苦,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建設,共建共治共享中華盛世。
歷史進步必有指引,時代繁華必有牽引。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新時代的浪潮勢不可擋,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法治思維,堅持做到黨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遠見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理性,不斷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曲木日更)